<u id="cdsob"><small id="cdsob"></small></u>
<source id="cdsob"><mark id="cdsob"></mark></source>
<video id="cdsob"></video>

<table id="cdsob"></table>
  • 理財產品業績展示有規范

      

    選擇理財產品注意看風險級別。

      業績比較基準,是許多投資者選購銀行理財產品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之一,今后理財產品的業績展示將越來越規范了。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理財銷售新規的基礎上,發布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以下簡稱《行為準則》),要求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在選擇展示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時加強行為規范,并設置了6個月的過渡期。同時,要求在過渡期內,相關機構應逐條對照準則、積極整改。

      醒目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所謂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是指商業銀行或理財公司綜合考慮市場環境、產品性質、投資策略、過往表現等因素,對理財產品設置的投資目標和相關解釋說明。而“業績比較基準展示”,則是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在開展銷售業務時,通過產品宣傳銷售文本、網站、網上銀行、手機APP等形式或渠道對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進行的列示、描述、解釋、引用等行為。

      實際上關于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問題,監管部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手了。2021年6月27日施行的《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理財銷售新規),就對業績比較基準展示就有了原則性要求,即“不得使用未說明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的業績比較基準,單獨或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隨后,多數銀行、理財公司紛紛著手對旗下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進行調整優化,主要包括在理財產品主界面、產品詳情界面、產品銷售文件中添加業績比較基準測算依據和風險提示文字等。

      但部分機構仍然存在不規范的問題,形態各異的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式依然存在。例如,某股份銀行手機銀行APP理財產品主界面上,僅單獨使用數值展示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并未說明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還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仍缺少“業績比較基準不等于實際收益”的風險提示。

      因此,此次《行為準則》明確規定,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展示應醒目、顯著,不得采用縮小字體、模糊色彩、縮減省略等方式影響顯著性。另外,應緊跟業績比較基準固定數值、區間數值,在顯著位置說明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以及“業績比較基準不是預期收益率,不代表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不構成對產品收益的承諾”等含義的文字性提示。

      對于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國有大行的業績比較基準表述普遍較為規范。比如,記者在中國建設銀行APP上看到,目前該行一款在售的399天期封閉式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22%。頁面上不僅單獨使用數值展示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還說明了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原因、測算依據和計算方法,并且還有“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的風險提示。

      選擇理財產品注意風險級別

      銀行人士普遍認為,《行為準則》作為行業的自律準則,對產品業績基準展示明確了底線式的規范,具有積極意義。對金融機構來說,在技術方面整改的難度并不大,主要問題是投資者的接受度可能會影響到一些產品的銷售。

      2021年11月,張先生在某銀行的網上銀行看到一款一年期凈值型理財產品,產品說明中提及該款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是4.2%,于是購買了50萬元。2022年11月產品到期,張先生發現不僅沒有收益,本金還出現了虧損,他對此難以接受,認為銀行在產品宣傳時欺騙誤導客戶。

      自資管新規之后,就要求理財產品遵循“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打破“剛性兌付”。銀行不再展示預期收益率這一指標,轉而更換為業績比較基準進行展示。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過去部分理財公司用單一絕對或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給投資者帶來一種剛性兌付的錯覺,但如果用復雜的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方法,不容易被投資者理解。因此,銀行及理財公司應該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繼續下功夫,培養投資者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讓投資者全面了解凈值型理財產品,不會因為產品存在風險就不購買,而是要了解產品的風險特征,購買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打算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選擇理財產品的標準并非收益越高越好,還要注意看產品的風險級別。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普遍從R1至R5不等。過去偏愛購買保本理財的投資者,現在不妨選擇R1或R2類理財產品。而R3(穩健型)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則主要投資股票、外匯等高波動金融產品,雖然可能獲得高收益,但也會承受更多的風險。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
    91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