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cdsob"><small id="cdsob"></small></u>
<source id="cdsob"><mark id="cdsob"></mark></source>
<video id="cdsob"></video>

<table id="cdsob"></table>
  • 惠州龍門“麻榨十寶”名聲在外!其中最負盛名的是…

    原標題

    “麻榨十寶”負盛名 商貿文旅引客來
    麻榨鎮圍繞“農業穩鎮”“商貿興鎮”“旅游活鎮”推動高質量發展

      麻榨鎮生態環境優良、物產富饒,有羅浮山和南昆山余脈如雙屏護佑,北回歸線穿鎮而過。一脈碧波增江河滋養著這片富饒之地,孕育出麻榨人引以為豪的“麻榨十寶”:楊桃、粉葛、冬鵝、番石榴、沃柑、藤茶、紅腳艾、胡須雞、富硒辣椒、嘉寶果。而其中以“麻榨楊桃”最負盛名。

      當前,麻榨鎮正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圍繞“農業穩鎮”“商貿興鎮”“旅游活鎮”,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麻榨楊桃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年產量達3800萬公斤;葜萑請笥浾邷搴 攝

      楊桃粉葛名聲在外

      特色產業實現品牌化發展

      今年龍門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著力推動麻榨鎮楊桃、粉葛等農特產品實現多樣化品牌化發展。

      “麻榨楊桃”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產品,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作為麻榨楊桃核心產區的下龍村,也因楊桃產業獲得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

      據了解,麻榨楊桃主要是馬來西亞甜楊桃和中國臺灣甜楊桃兩個品種,產量高,好管理,口感清爽,一年多次結果,采收期長達10個月,使之成為當地貨真價實的“致富果”。當前,下龍村種植楊桃400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楊桃村,并輻射帶動鳳崗、南灘等18個村種植,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優勢產業!跋慢埓宓800多戶農戶基本都種楊桃。種楊桃讓大家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毕慢埓妩h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兆通說。

      為進一步推動楊桃產業品牌化、規;、組織化發展,麻榨成立了多家楊桃專業合作社。龍門縣綠安楊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偉鋒介紹,當前,該合作社正積極研究楊桃深加工,已研制出楊桃干、楊桃膏、楊桃酒等衍生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多個電商平臺,將麻榨楊桃遠銷全國各地。

      目前,麻榨擁有全國最大連片楊桃種植基地,全鎮楊桃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楊桃年產量達3800萬公斤,產值約1.4億元。楊桃種植已成為麻榨鎮農業生產的一項特色主導產業。依托這獨特的資源優勢,麻榨鎮黨委政府積極打造麻榨楊桃品牌,將麻榨楊桃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并成立龍門縣農產品行業協會楊桃分會,直接帶動農業經濟3億多元。

      作為“麻榨十寶”之一,東埔村種植粉葛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種植戶利用河水沖積而成的松沙土壤種植粉葛,并通過不斷優化產品、改良種植技術,使產出的粉葛爽脆、化渣、清甜、無公害,有極高的食用、藥用價值。

      “一公斤粉葛收購價約10元,畝產1000公斤粉葛就能賣到1萬塊錢!睎|埔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毅靈介紹,東埔村目前擬成立一家粉葛加工廠,后續將在廠內完成葛粉、葛丸、葛面等粉葛制品加工,使產品多樣化發展。

      當前,麻榨鎮粉葛種植面積1000畝,粉葛年產量約1200噸、年產值約1000萬元。2017年,“麻榨粉葛”獲得第二屆廣東省名特優新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

      多措并舉做強特色產業

      有效推動農業穩鎮商貿興鎮

      麻榨冬鵝主要在羅坑村養殖,麻榨番石榴主產于下龍村,麻榨沃柑主產于東安村,麻榨野生藤茶主要分布于鰲溪片區(雙水村、中心村、北隅村、東安村),麻榨紅腳艾主產于坳頭村,麻榨中心村主要養殖三黃胡須雞,富硒辣椒主要在鳳崗村種植,麻榨嘉寶果主產于坑口村。除楊桃、粉葛外,這些特色農產品既促進主產村莊增收致富,還帶動村民就業創收,大大豐富了農業產業結構。當前,麻榨鎮以“麻榨十寶”為著力點,大力打造“一村一品”,做強名特優新特色產業,為實現村強民富、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自2016年起,麻榨每年舉辦農旅文化節,不斷提高農旅產品品牌知名度,擴大旅游影響力,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助推麻榨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游樂谷”。

      在推動農業穩鎮的同時,麻榨鎮積極探索商貿興鎮,大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盤活閑置用地,為高質量發展聚集源動力。2021年,麻榨盤活、處置閑置用地近50畝,引進了惠州市納瑞永達實業有限公司、惠州市火星密封件有限公司等企業,推動了麻榨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惠州市納瑞永達實業有限公司還是麻榨鎮首家出口企業,也是全縣第三大出口企業。

      值得關注的還有,作為全縣唯一一個全境納入革命老區的鄉鎮,麻榨文化底蘊深厚,生態優勢突出,并始終把生態文化作為最大的本錢、最亮的底牌、最強的優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麻榨鎮大力挖掘鄉村旅游經濟潛力,在空間布局上打造了南廬、中心村革命紀念室、南灘村政治生活廳等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徒步線路和教育基地,還打造了“東埔村南廬+增江河”“鰲溪人民革命斗爭歷史展覽館+鰲溪河”“寨下基坑革命老區村史館+寨頭水庫”等生態文化旅游路線,吸引一大批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的游客前來“打卡”游玩。

      環城大道水灣大橋竣工通車,永麻公路亮化工程、麻榨大橋亮化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順利建設,麻榨新衛生院建成使用,龍愷高速納入規劃建設中……朝著打造宜游宜商宜居的商貿重鎮的目標,近年來,麻榨鎮加快推進“丁”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全力推動環城大道和龍愷高速工程建設,盡快實現“一軸一環一高速”的交通網絡藍圖,成為環南昆山—羅浮山旅居組團的新興旅游聚集地。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

    編輯:任己章
    91在线视频观看